第兩百二十四章:東南通電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兩百二十四章:東南通電
同日,馮德麟發表內部通電,“俗話說得好,亂世之內出奸賊,北洋馮國璋所部,入主中樞,不但沒有盡到政府責任,為百姓謀福利,為國家富強而努力,反而勾結叛軍,不顧黎民百姓生死,肆意點燃戰火、大肆收斂錢財,實為國賊。
我東南有識之士不甘屈服於軍閥武力,亦不願與之沆瀣一氣,遂於民國六年五月,宣布脫離北洋獨裁軍閥統治,成立東南自治政府,主席馮德麟,總理周世輔,財政部長王家儉,交通部長徐名世,教育部長王述增,商務部長歐陽鈞,衛生部長汪聲鈴,建設部長李厚恩,警察部長臧致平,外交部長王壽昌、民政部長葉大徵
政府之外另設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檢察院;法院院長葉爾衡,檢察院院長劉豫瑤。
令成立東南軍事委員會,委員會下設三軍指揮部、總參謀部,軍事委員會主席馮德麟,三軍總司令馮庸,陸軍總長蔣百裏,空軍總長李藻麟,海軍總長程越。”
這份電報自然不能廣而告之,只是在政府以及軍部內流傳,列為一級機密檔案。
次日,東南自治政府發表《告民眾書》,內容:“東南自治政府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,自清末以來,苛捐雜稅種類繁多,百姓民不聊生,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,有鑒於此。
特廢除包括厘金及厘金變名之統稅、統捐、專稅、貨物稅、鐵路貨捐、郵包捐、落地稅等雜稅,重新審核制定稅收。
其二,各地官員眾多,品行不端著不計其數,故此精簡人員,任免官員以考核為準,政績劣質,免職,政績優良者,升職。
此電!
東南政府於民國六年三日致!”
第一封和第二封通電被稱作《東南新電》,同時也向舉國內外宣告一個新勢力的誕生。
同時,借著東南自治政府成立這股東風,馮庸掀起了一場改革浪潮,首當其沖的就是地方上違法不尊、作惡多端的地主豪強、富商巨,當然還有官員。
這也為東南自治政府的均田制奠定基礎,沿海省份大多數人靠海吃飯,對土地的熱衷沒有那麽強烈,加上政府用錢贖買土地,所以幾本都不會反對。
但是內陸省份,尤其是湘鄂贛三省,歷來被稱作魚米之鄉,是中華大地上有名的‘糧倉’,百姓對於土地的依賴程度遠超沿海,說句實話,要他們土地就等於要他們命一樣。
這些地方的地主豪強也特別多,如果不借助馮庸,光靠工作組,根本就不可能完成‘人均有田’的任務。
所以就讓東南陸軍幫忙,消滅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,殺雞儆猴,剩下那些人都老老實實的聽從政府安排。
於是分田工作進行的特別順利,在一個月的時間內,各省都完成了。
其實東南自治政府的施政方略,跟福建是如出一轍,福建仁政之名在沿海一帶廣為人知,所以有很多人支持,加入馮家旗下的人更是數不勝數。
這幾封電報可以說震驚世人,沒有人能想到,馮德麟並不是只會治軍,在政務方面也很有一手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。
其實不然,馮德麟只是幕後人,真正掌權的是少帥馮庸,馮庸可以說,哪個方面都不擅長,但是後世穿越而來的他知道一個最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專門人幹專門事。
將軍隊交給蔣百裏、張孝淮等軍人;將政務交給周世輔這種老官油子;將興華集團交給曹百萬這種商人,而他只需要掌控發展方向,這恰恰也是他身為先知者的優勢。
東南自治政府的成立可以說,在北洋政府臉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,無論是直系還是皖系都把他當做眼中釘。
至少礙於東南軍強大的軍事實力,所以遲遲沒敢動手,畢竟這個國家不是只有他們三方勢力。
但是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人士,一派歡呼雀躍,不知道的還以為馮家父子是他們的人呢!
孫中山更是親自在申報上發表文章,寫道:“東南自治政府之成立,無不昭顯以北洋為首的獨裁軍閥的失敗,馮德麟將軍必將成為我民主共和的先行者。”
可惜沒人理他,試問一個只會說大話的人,要他有何用,難道就為了閑暇時聽一聽笑話?
伴隨著東南自治政府的成立,掌握東南實質軍權的少帥-馮庸,也成為了人們關註的焦點。
一個不足二十歲的青少年,用自己天生的軍事指揮天賦,一次次讓部隊化險為夷,連戰連捷,最後雄踞東南,這難道不是傳奇。
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,還是一副玩鬧姿態,家境富裕者,出國留學,但據不會有他這種成就。
也正是因為這種不走尋常路的經歷,讓百姓將其奉若神明,什麽武曲星下凡哪,這種言論在民間比比皆是。
其實不然,馮庸並不是所謂的天神下凡,福建陸軍之所以能夠連戰連勝,都是靠軍隊內部的團結一致,不是所謂自帶的無敵光環。
不管是桂林之戰還是南雄第二戰,這些都不是馮庸能夠掌控的,他只是充當一個戰略制定者的角色,具體實施還得看領軍將領。
如果不是福建陸軍裝備精良,接受的軍事教育也超人一等,也不可能獲得這麽強的評價。
正所謂凡事不預則立,馮庸雖然是先驅者,但是他不可能像開掛一樣,隨心所欲,想什麽就是什麽?
相反,他走得每一步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,從東北開始,到參與‘張勳覆辟’,再到打下福建,這些都是有跡可循。
假如沒有在東北和張作霖的交易,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就不可能換裝,火力大增,那就不可能擊敗張勳,也沒能獲得北京城的大筆財富。
正是從北京掠奪的大筆金錢,奠定了福建的基礎,使得福建能夠入得德國的眼,進而同德國交易,並結為合作夥伴,得到大筆低息貸款,用來購買各式工廠、武器彈藥,帶動福建的全面發展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同日,馮德麟發表內部通電,“俗話說得好,亂世之內出奸賊,北洋馮國璋所部,入主中樞,不但沒有盡到政府責任,為百姓謀福利,為國家富強而努力,反而勾結叛軍,不顧黎民百姓生死,肆意點燃戰火、大肆收斂錢財,實為國賊。
我東南有識之士不甘屈服於軍閥武力,亦不願與之沆瀣一氣,遂於民國六年五月,宣布脫離北洋獨裁軍閥統治,成立東南自治政府,主席馮德麟,總理周世輔,財政部長王家儉,交通部長徐名世,教育部長王述增,商務部長歐陽鈞,衛生部長汪聲鈴,建設部長李厚恩,警察部長臧致平,外交部長王壽昌、民政部長葉大徵
政府之外另設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檢察院;法院院長葉爾衡,檢察院院長劉豫瑤。
令成立東南軍事委員會,委員會下設三軍指揮部、總參謀部,軍事委員會主席馮德麟,三軍總司令馮庸,陸軍總長蔣百裏,空軍總長李藻麟,海軍總長程越。”
這份電報自然不能廣而告之,只是在政府以及軍部內流傳,列為一級機密檔案。
次日,東南自治政府發表《告民眾書》,內容:“東南自治政府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,自清末以來,苛捐雜稅種類繁多,百姓民不聊生,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,有鑒於此。
特廢除包括厘金及厘金變名之統稅、統捐、專稅、貨物稅、鐵路貨捐、郵包捐、落地稅等雜稅,重新審核制定稅收。
其二,各地官員眾多,品行不端著不計其數,故此精簡人員,任免官員以考核為準,政績劣質,免職,政績優良者,升職。
此電!
東南政府於民國六年三日致!”
第一封和第二封通電被稱作《東南新電》,同時也向舉國內外宣告一個新勢力的誕生。
同時,借著東南自治政府成立這股東風,馮庸掀起了一場改革浪潮,首當其沖的就是地方上違法不尊、作惡多端的地主豪強、富商巨,當然還有官員。
這也為東南自治政府的均田制奠定基礎,沿海省份大多數人靠海吃飯,對土地的熱衷沒有那麽強烈,加上政府用錢贖買土地,所以幾本都不會反對。
但是內陸省份,尤其是湘鄂贛三省,歷來被稱作魚米之鄉,是中華大地上有名的‘糧倉’,百姓對於土地的依賴程度遠超沿海,說句實話,要他們土地就等於要他們命一樣。
這些地方的地主豪強也特別多,如果不借助馮庸,光靠工作組,根本就不可能完成‘人均有田’的任務。
所以就讓東南陸軍幫忙,消滅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,殺雞儆猴,剩下那些人都老老實實的聽從政府安排。
於是分田工作進行的特別順利,在一個月的時間內,各省都完成了。
其實東南自治政府的施政方略,跟福建是如出一轍,福建仁政之名在沿海一帶廣為人知,所以有很多人支持,加入馮家旗下的人更是數不勝數。
這幾封電報可以說震驚世人,沒有人能想到,馮德麟並不是只會治軍,在政務方面也很有一手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。
其實不然,馮德麟只是幕後人,真正掌權的是少帥馮庸,馮庸可以說,哪個方面都不擅長,但是後世穿越而來的他知道一個最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專門人幹專門事。
將軍隊交給蔣百裏、張孝淮等軍人;將政務交給周世輔這種老官油子;將興華集團交給曹百萬這種商人,而他只需要掌控發展方向,這恰恰也是他身為先知者的優勢。
東南自治政府的成立可以說,在北洋政府臉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,無論是直系還是皖系都把他當做眼中釘。
至少礙於東南軍強大的軍事實力,所以遲遲沒敢動手,畢竟這個國家不是只有他們三方勢力。
但是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人士,一派歡呼雀躍,不知道的還以為馮家父子是他們的人呢!
孫中山更是親自在申報上發表文章,寫道:“東南自治政府之成立,無不昭顯以北洋為首的獨裁軍閥的失敗,馮德麟將軍必將成為我民主共和的先行者。”
可惜沒人理他,試問一個只會說大話的人,要他有何用,難道就為了閑暇時聽一聽笑話?
伴隨著東南自治政府的成立,掌握東南實質軍權的少帥-馮庸,也成為了人們關註的焦點。
一個不足二十歲的青少年,用自己天生的軍事指揮天賦,一次次讓部隊化險為夷,連戰連捷,最後雄踞東南,這難道不是傳奇。
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,還是一副玩鬧姿態,家境富裕者,出國留學,但據不會有他這種成就。
也正是因為這種不走尋常路的經歷,讓百姓將其奉若神明,什麽武曲星下凡哪,這種言論在民間比比皆是。
其實不然,馮庸並不是所謂的天神下凡,福建陸軍之所以能夠連戰連勝,都是靠軍隊內部的團結一致,不是所謂自帶的無敵光環。
不管是桂林之戰還是南雄第二戰,這些都不是馮庸能夠掌控的,他只是充當一個戰略制定者的角色,具體實施還得看領軍將領。
如果不是福建陸軍裝備精良,接受的軍事教育也超人一等,也不可能獲得這麽強的評價。
正所謂凡事不預則立,馮庸雖然是先驅者,但是他不可能像開掛一樣,隨心所欲,想什麽就是什麽?
相反,他走得每一步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,從東北開始,到參與‘張勳覆辟’,再到打下福建,這些都是有跡可循。
假如沒有在東北和張作霖的交易,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就不可能換裝,火力大增,那就不可能擊敗張勳,也沒能獲得北京城的大筆財富。
正是從北京掠奪的大筆金錢,奠定了福建的基礎,使得福建能夠入得德國的眼,進而同德國交易,並結為合作夥伴,得到大筆低息貸款,用來購買各式工廠、武器彈藥,帶動福建的全面發展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